新华社河内9月27日电 通讯|同饮一江水 共赏一轮月
新华社记者胡佳丽 邹学冕 刘颍
皎皎月辉,平静地洒在越南红河之上。这一发源于中国的跨境水系,串联起中越两国的历史与文化。
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越南儿童表演歌舞《中秋街头欢》。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天涯共此时——彩云追月·睦邻情深”2025年中越中秋文艺晚会25日晚在越南国家歌舞剧院举行。这场晚会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
中国歌手程甲风演唱的《中越风情画》拉开了晚会帷幕,歌词巧妙串联了中国西湖、秦淮河与越南红河、下龙湾等标志性景观。
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中越音乐伉俪莫双双(左二)和童光荣(右二)在舞台上与观众互动。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参加演出的越南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常任指挥童光荣,在上海邂逅了自己的爱侣——中国音乐家莫双双。这对中越音乐伉俪共同创立的越南新活力民族乐团融合中国民乐元素和越南古典竹乐,在晚会上演绎了由越南传统官贺民歌《花香蝶舞》和现代歌曲《今夜无人入睡》改编的乐曲。
“中越两国文化对中秋意境有着不同的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跨越了民族、语言和时空,烙下隽永记忆。”莫双双说。
晚会上,多个节目展开了关于“月”的叙事:既有中国的武舞融合表演《良宵引》《彩云追月》,杂技《月之恋·肩上芭蕾》,也有越南的舞蹈《故乡的渡口》、儿童歌舞《中秋街头欢》、歌曲《缘分》。
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陈一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发现越中彼此的独特魅力和相似之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共同的纪念日、文化日和节日,借此相聚一堂,共唱越中友谊之歌。”
越南中央艺术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阮氏庆铃说,这场来自云南的文艺表演让她感到震撼,“对于像我这样的艺术生来说,这是一场能获得许多启发的视听盛宴”。
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越南儿童观赏写着“花好月圆”的中国糖画。新华社记者 刘颍 摄
观看完整场晚会后,阮氏庆铃再次走向晚会前让她流连忘返的互动区,一盏盏亮着暖光的小灯笼在人潮中流动,人们争相体验中越非遗展品。
“我在展区参观时,耳旁充盈的是两国民众‘这个我们也有’‘那个我们也有’的惊叹。”陈一煌说,相似之处是沟通的桥梁和互鉴的起点,能让两国彼此更加亲近。在越中两国关系中,增进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化理解尤为重要。
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越南月饼制作手艺人丁氏秀英与来宾交流。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越南中秋月饼展区前,越南月饼制作手艺人丁氏秀英及其女儿用中文向中国来宾讲解越南月饼的图案寓意。这门手艺已在其家族中传承了五代。在丁氏秀英看来,中国月饼来到越南,给越南民众带来的不只是别样的味道,更是两国中秋文化的融合、对团圆与睦邻的共同期许。
这是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拍摄的越南月饼制作手艺人丁氏秀英制作的月饼。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在剧院入口,作为配套活动的滇越铁路摄影展通过一幅幅历史影像,默默诉说着这条铁路连接两国的往事,也吸引了众多来宾。
9月25日,在位于越南河内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来宾参观滇越铁路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颍 摄
“红河潮涌连中越,明月千秋照古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祥荣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互联互通而更加繁荣,因相知相亲而更加温暖。”